展览推介

序厅


博物馆的序厅,正前方的是一尊雕塑,名为“红色印记”,是序厅的主体。这尊雕塑形象的刻画了当年工农红军走遍整个罗霄山脉,在炎陵开展党的建设、军队建设、政权建设以及土地革命等一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活动。再现了红军在战火纷飞、硝烟弥漫的斗争环境中,坚持以革命标语为武器,唤起工农、激励军民,为革命的胜利指引方向。红军标语,以跨越时空的魅力,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“浴血罗霄”的悲壮故事,诠释了毛委员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的历史真谛。



      第一部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时期的红军标语

192710月至19302月)

这一时期的标语宣传,开始以发动武装起义,动员群众参加革命,扩大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军的政治影响为主要内容。毛泽东在《井冈山的斗争》一文中写道,开始“红军每到一地,群众冷冷清清,经过宣传之后才慢慢的起来。”


第二部分 湘赣根据地斗争时期的红军标语     

 (19302月至19348

这一时期,以吉安陂头会议为标志,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四军前委领导下,湘赣边红色区域不断扩大,湘东南红军独立第一师、红七军、红二十军等部队活跃于苏区,在酃县书写了大量标语,宣传党的“十大政纲”,书写中革军委总政治部下发的“对白军宣传鼓动口号”,分化瓦解敌军,为根据地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。



第三部分 湘赣边游击战时期的红军标语

193410月至19382月)

1933年秋,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,向湘赣根据地发动大规模“围剿”,每占一地,即构筑雕堡,步步进逼,致使根据地大面积缩小。193410月,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,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被迫转入游击战。尽管斗争环境恶劣,条件艰苦,留守的红军和游击队仍然以标语为武器,鼓舞群众的革命信心,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,长期坚持斗争。



后记

“宣传群众”是工农红军的主要任务之一,标语宣传是当时最方便、最广泛和行之有效的手段,毛泽东曾称赞标语的宣传作用:“很简单的一些标语、图画和演讲,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政治学校一样,收效非常之广而速”。

红军标语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硝烟风雨,有的在书写后不久便被更换或覆盖,有的标语载体被剥蚀、损毁或拆除,保存下来的只是其中的小部分。炎陵县是全国遗存红军标语数量最多的县,炎陵的红军标语有四个特点,一是署名的部队番号多;二是时间跨度长;三是书写形式多;四是宣传内容广。


    红军标语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奋斗足迹。其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,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发扬光大;是无数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、坚定信念和思想智慧、斗争艺术的结晶;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文化遗产。

展览